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师生作品 > 学生作品

《鲁迅日记》读后感

信息来源:哈工大(深圳)实验学校 信息提供日期:2021-07-09 【字体: 视力保护色:

    读懂鲁迅,真的要到中年以后。少年时代,生拉硬拽学习过的他几篇文字,简直是对一位思想者的折辱,全部糟蹋掉了。

  这日记上下两部,九百余页,一有空,读几张。坚持多年的九点半熄灯就寝习惯,终于被他的日记打破,一夜,一夜,放不下,直至十一点,还要往下读……延睡不佳,翌日精神颓丧不已。

  愈读,愈敬佩,对这个人,无以言表,不愧为伟大人格者。古往今来,每一超群者,无不寂寞孤独,但,谁还能比他更孤独呢,深渊般的孤独……

  终于懂得,上海时期的他,何以对天才的萧红如此爱惜,终于遇着一个精灵般纯粹的文学同道者。对于萧红的爱惜里,更多的是长者之爱、父兄之爱吧。

  我真是心疼他,前半生都没好好为自己过几天好日子。

  供职于教育部,薪金颇丰,自两百多,涨至整三百。每月薪水发,必寄一百块回老家。绍兴老家里,不仅有母亲、朱安,还有二弟、二弟妇、三弟、三弟妇及众侄子们。这都不算,还要额外给二弟、三弟买书。长兄如父的极致,莫过如此。这些都在人伦之内,不必稀奇。

  我最心疼的是,他很长一段年头,月月给二弟媳妇日本娘家寄钱。或者,冷天,街头坐黄包车,见车夫衣敝,也会赠与一元。他那些北平的同事朋友们,谁续娶,谁母亲做寿,谁妹妹出嫁,随份子也就是一到两元的行情。其间,还有陌生青年向他索要学费,他一并答应,一直支助,后来,也不见人还上。

  教育部可能也没啥差事,孤身一人的他,相约朋友,整日流连于琉璃厂,淘古籍孤本,买墓铭拓片,深夜抄碑,简直把自己活成一个精神世界的图腾,开阔富有,生生将灵魂的孤单深埋。

  年年除夕,滞留北平独过。有一年,冷冷写道,除夕夜在抄碑中过去,却也感受不到又换了一年。

  读到这里,忽然懂得,他笔下的凛冽都是有来历的:院子里有两棵树。一棵是枣树,另一棵也是枣树……

  一个日日于桌前读书抄碑的人,精神世界始终不遇相知同行者,一抬头,就那两棵树陪他。这著名的“两棵树”写法,只有他写得出。未曾品尝过孤独之人,文字里无法言深情重。

  惯于长夜过春时,挈妇将雏鬓有丝。

  梦里依稀慈母泪,城头变幻大王旗。

  忍看朋辈成新鬼,怒向刀丛觅小诗。

  吟罢低眉无写处,月光如水照缁衣。

  每年龄段,读他这首无题,感触一次深似一次,有哀有伤,有惋惜沉痛,有情有义有担当。母亲独断专行,毁了他前半生感情生活,生命至后十余年,终于携手一名懂得自己的知识女性,她虽无他那样的智识、思想、文采,但,到底可以平等对话的了,终于有了小家温馨,浅尝天伦之乐。

  日记里,从未感情流露过,魏碑一样冷,十余年跨度,日日零度叙事,今天得谁的信,上午去琉璃厂,下午谁来,夜里复谁的信……偶尔一笔带过,夜里完成五千字小说,或者杂感。连出书,也不提。要提便提,得了版税百元……

  唯一的一次感情流露,是回乡予母亲做六十寿辰以后,回北平,走的是水路,舟上怅望两岸风景,黄昏了,忽感无聊寂寞。

  仅仅一次。

  叫人终于明白,他文字体温的凉冽,从何而来,原来这个人一直生活于冰雪烈寒之中。

  何以不寂寞呢,尤其对于他这样的内心极其丰富的一个人,连一个相知谈话的枕边人都没。与一字不识的朱安如何相处?他可不像胡适之先生,一边嫌弃着糟糠之妻江冬秀,一边于国内外邂逅热烈的洋女子、温厚的小表妹们,最后还能全身而退,回家做楷模丈夫。

  他被母亲以有病为名,骗回国内成婚。结婚第二日早起,脸上被落色的新被面晕染得蓝一块白一块的。许多人猜测,他夜里流泪了,泪水打湿粗布面,才把脸染花了的。第二夜,他独自抱了一床被,与朱安分居起来。

  一页页翻着那些日记,一个精神上极度孤独的人跃然纸上,日日将自己沉湎于书肆,深夜抽烟,抄碑帖,酒醉,失眠……

  一个人的日子,慢慢过下去了,不停往老家汇钱,朋友们陆续前来借钱、还钱,经常往老馆子吃饭,他请别人,或者别人请他。常常于端午、中秋节令,收到贴心老友送来些食品,每每,他不忘写上:季市馈鹜一器。仲伯先生贻食一皿……我一个局外人,读着这短短六七粒汉字,倍觉温馨。这样的人间小温,想必也暖了他的心。

  后来,大约二弟在京城谋着了一份差事,他回故乡去,将一大家子接往北平,买下文学史上著名的“八道湾”房子。这房子,可都是他一人筹备来的钱买下的。从此,安宁日子到头,隔三差五,不是陪母亲就医,就是侄子生病,弟媳生病,一切由他料理。教育部的薪金,到底不够花了,他开始去各大学兼课,日记里频繁出现,上午往北大课,午后往女师大课……

  一个疲于奔命的鲁迅,再也不能往琉璃厂淘书去。日记里不见半字委屈,鲁迅太会压抑自己的感情了。可能是二弟也要写作,嫌八道湾人多吵闹,竟又于西山碧云寺租屋。

  每月租金五十元,同样是这个大哥出。

  读到这里,狠得牙痒。都是男人,凭什么呢?就凭你比大哥多生出几个儿女?真好意思啊。

  后来,与之决裂的大哥,也曾向朋友吐过苦水,大意是,那几年,为了赚取家用,到处辛苦兼职,刚赚一点钱自后门进来,但也挡不住你一有病就叫汽车来从前门出啊。

  这二弟媳,花大伯钱,仿佛天经地义。或许,此间,鲁迅对其花钱做派,委婉提出过异议吧。然后挑唆丈夫与这个大伯决裂。

  日记里,记录好几处,从不在一起用饭,到接二弟决裂信,叫二弟面谈,二弟不至。他只好带着朱安另租房子,而后筹款另买一个住处。千辛万苦把屋修好,回八道湾取自己的书籍、碑帖等什物,被二弟二弟媳堵住,辱骂殴打,其间还打电话叫来几位共同朋友。

  八道湾那么多间房子,可是他这大哥花钱买下的,凭什么让他们占了便宜?这就是长兄如父的气度吧。宁可受辱后退一步,拱手相赠,落得个清静算了。

  日记读到后来,我对这位二弟的憎恶之情无以复加,简直怒不可遏了。数年来,一直受惠于大哥照拂,自己、老婆、孩子们、远在日本的岳父母,这位大哥曾白送他们多少血汗钱,一点不知感恩。

  后来,定居上海期间,母亲的赡养费,都是鲁迅按时寄。大哥去世以后,这二弟也不大过问母亲,惹得母亲好几次前去八道湾讨要生活费,甚至病了,也不请医,随便送几块钱打发了事。最可恶的是,大哥去世以后,许广平身陷困境,不能按时给予朱安生活费,这二弟竟怂恿朱安卖掉鲁迅藏书。

  以我们民间单纯的看法,通过这几件缺德事,便反衬出这二弟,绝非什么善茬。哥哥遗留下的那些藏书碑帖,有多少孤本啊,怎可随便卖掉?作为一个读书人,应该懂得其中珍贵,可是,他就是这么邪恶。大哥不再,遗孀生活无着落,你不能接济一点吗?曾经那个大哥是怎么对你们全家的?

  真是为鲁迅的付出不值。自从一大家子迁居八道湾,他不停地兼职讲课,家庭经济上,还总是日不敷出。以往,都是别人找他借钱,到末了,颠倒过来,他为了整个家族,一次次去向朋友们借钱,何等的尊严受损,甚至不惜几百几百的贷款。他去借过钱的朋友,有齐寿山、宋紫佩、许季市、许季上等。

  那么骄傲的一个人,声誉日隆,供职教育部、兼课四五所大学,大量稿费、版税,赚取的钱,算是丰厚的了。末了,却要被一大家子拖累。

  自搬离八道湾,宁静生活慢慢恢复,书也舍得买了,琉璃厂常逛了。再也无须狼狈借钱,还时不时往兴业银行存点儿,一直保持着与三弟通信,时不时买书给他。此时,我猜测,三弟大约已与芳子分手。留在北平八道湾的芳子,每每住院,他这个大哥都去探望,带去三弟的钱以外,还另加几十元自己的。

  直至遇上许广平,中途被政府通缉,躲藏于德国医院、日本医院、法国医院。教育部一直拖欠薪金,北平不值得留恋了,接下厦大聘书,南下。

  彼时,正与许广平热恋阶段,通信频繁。

  不多时,中大又来聘书,他决定离开厦门。

  日记上半部至此。苦厄孤单的日子,也快结束了吧。

  我要缓一缓,再读他上海时期日记。